今天系上舉行了系友大會,雖然我並不是該系的專任教師,不過因為系主任事先親自邀請我參加,同時我還掛上顧問的職銜,因此今天「又」參加了每年一度,長達四小時的系友大會。

   這幾年來,各校系都為了應付教育部的評鑑,紛紛設立了系友大會,展現每個系的團結心和向心力。據校長的說法是這一次本系的系友大會參加人數是他從未見過的大規模,充分表現應用日語學系的強大向心力。

   開會時系主任遞給我們各個顧問,有關本系四年期間的課程安排意見表,針對課程設計如有任何疑問,盡量寫在表格裏。這件事情和我前一陣子在另外一個技術學院所做的事情相當類似,在此稍微提一下。

   無論日文或德文,通常系上都會假設學生在大二結束時已經達到中級程度,因此在第三學年度起系上就會安排政治、歷史或口譯等需要較高日語程度的課程。因而前兩年沒有學好外語的同學,只好往後兩年硬把考試範圍背好,勉強通過考試,直到畢業時仍然以初級的日語程度面臨求職口試。

   我一直認為外語學院的學生,除非非常用功,大部分的同學畢業時充其量都只具備初級後段至中級前段的程度,少數學好中級文法,而只有每班不到五位同學具有應付日語業務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各公司需要的最低日語門檻。然而,大部分的學校都設定大三就要學會高級文法,並且開始開設口譯相關課程,教授口譯技巧。我覺得這種安排只能說是自我安慰,自我滿足的噱頭。

   就我教過的學校來看,系上 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擺在初中級階段的訓練。至於第四學年度只要安排少數與求職有關的課程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只具有日文檢定三四級左右的學生透過日語學習日本歷史或甚至用日語導覽,我認為這只是緣木求魚,毫無效率可言。

   無論評鑑、課程安排或教學評量,我們都習慣流於形式,不求實際,根本無從解決問題的核心。一個應用日語學系的最後教學目標,不就是要教導學生能夠在社會上應用日語,而重點不在於懂得多少日本歷史或政治。即便日本歷史或日本政治考滿分,如果該學生無法用正確的日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就無法找到工作,更不要說發揮所長。

   很多人都看不起學習外語這件事,經常說語言只是工具,重要的是專業知識和思考能力。問題是,在我們周遭有多少人能夠把語言學得透徹,可以把日語當作工作中的工具,操作自如呢?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學習了至少十年的英語很多人都無法稱得上是流利,更不用說混了四年的日語或德語,只能說是淺嚐而已。外語學系的學生在大學時代最重要的任務是把該外語學得透徹,能夠把外語當作自己的工具。不要在求學時期就說語言只是工具,因為這句話只能在學好這個語言的時候才適合說出來。

   我雖然也填寫了主任給我的意見表,但也知道這個過程也只是系上評鑑的其中一環,絕對不是真正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因為唯有打破教育部所訂的現有規範,重新安排新的課程,否則是很難有很大的改變。假如我的這張表格能夠改變現況的話,我相信早應該改變不少了,不用我到現在再來提出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 柏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