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十幾歲後,很多人在整個心情會變得和以往不太一樣了。邁入這個年齡的人,父母親大概都已經八十歲上下,接近台灣人的平均壽命,而子女則不是大學即將畢業,要不然就是剛踏入社會,早已有了自己的世界,逐漸脫離自己,正準備新的人生。

   因為沒有子女,坦白說我對子女即將離開身邊的感覺不甚了解,但是家裡同樣有接近八十歲的母親,對於這個部分,近來我開始思索很多事情。作為子女的我們,固然希望父母親能夠長命百歲,但是不可諱言的,仍然對父母親能在我們身邊有多久這件事情經常會思考。

   另外,聽到有人說過一句話,他說五十歲是一個重要關卡,有些人在這個時候因為某些病因,無法熬過難關。如果一個人可以安然度過,將來活得長久的可能性也就變得比較高。這兩件事情讓我近來變得多愁善感,也使得我更加珍惜每天流逝的時光。

   父親在我年輕時候就因病過世,當時父親也正是五十幾歲的時候。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對父親的感覺逐漸淡化,雖然沒有忘記任何與父親間發生的往事,他的存在在我的心目中卻變得更加遙遠,這幾年卻也讓我更加注意母親每天變化情況。尤其最近醫生已經告知母親必須要有洗腎的準備,這件事情更令我不得不體認到和母親相處時間的寶貴。

 除了母親的健康情況,我也開始想到自己本身。自從五十歲以後,開始定期到醫院拿藥和看門診,自己也天天和藥罐為伍,也開始關心健康議題了。除了健康上的問題,對於往後的生活當然也比起以前更加關心了。對於未來沒有任何期許,卻對老年生活多了更多的擔憂和焦慮。這層憂慮包含物質部分以外,最主要還是在於心裡部分,想像到時是否能夠每天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對於以往的時光不遺憾也不眷念。

   如果是一個日理萬機,生活節奏極為繁忙的人來說,退休生活或許是一個既期待又落寞的未來,對於這些人來說,到了退休年齡,一方面到時可以好好享受人生,體驗以往沒有時間接觸的種種,另一方面因為失去了戰場,生活中再也無法提供像從前般生龍活虎的舞台。對於這些人來說,退休前的每天是用在工作上,沒有時間對尚未來臨的老年生活唉聲嘆氣。

   對於還有一段要走的未來,雖然目前沒有任何期許,但是這個漫長的路途總還是要走。除了每天無病呻吟以外,必須努力找出任何支撐走下去的理由,以免到了最後閉下雙眼時,既哀傷自己即將離開世界,既想不出這一生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我們常聽說,會開始經常回憶往事就證明自己已經老了,近幾年來我也確實有這樣的傾向,極大部分是因為有了更多時間和母親談談以往的一切,包括她和父親的互動以及一起奮鬥的過程。語氣中母親帶著部分的自豪和部分的遺憾,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每一個人都有父母親,甚至伴侶和子女,但是真正影響我們老年生活的心理狀態的還是自己本身,父母親或子女終究會離開我們。不見得每一人的身邊的伴侶都將成為互相提攜的老伴,能夠平安相處就算不錯了,甚至如果沒有顧好自己的身體狀態,搞不好還被老伴嫌棄。盡早找出自己的生活重心,培養興趣,建設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面臨老年時,不會遺憾終身,老是回憶以往的時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 柏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