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都知道學習外語時,花費不少時間在發音訓練上。每一位老師都希望所教的學生都能夠發出標準的發音,卻不一定所有學生都能達到這個標準。這就像長期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發出標準的國語發音,更不用說是正確的台灣話。即便發音不夠標準,卻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的溝通。那麼到底在學習日語過程中,必須要練習到甚麼程度呢?

   針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看法。有些人認為只要能夠溝通,既使帶有某種口音也無所謂。如同有些客家人或閩南人講國語有客家腔或閩南腔,他們仍然能夠與其他省籍的人士溝通順暢,絲毫不受任何影響。既然平常我們國人在溝通上都沒有問題,何必對外國語言的日語發音苛求呢?

   不過,另外也有一些人則持不同的看法。這些老師除了對自己的發音要求嚴格,對所指導的學生也嚴格要求必須發出標準發音,如果發音中帶有關西腔或其他不同於東京腔的發音時,盡可能糾正並輔導。

  經過這樣的訓練,的確也能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我也確實看過不少日語學習者,他們的發音已經訓練到幾乎聽不出是發自外國人,相信這些學習者在發音訓練上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加強。

   我們不需要過度焦慮於自己的發音是否完全道地,但是在現今的台灣,雖說已經很少人強調省籍觀念,但是不可諱言的,如果我們在講國語時有濃厚的口音,即便對方聽得懂你所說的內容,有時還是會引起某些人的訕笑與指正。

  同樣在日本也是一樣,譬如大阪腔依然在一些非大阪地區出生的日本人來說具有某些象徵意義,甚至有些東京人並不是很喜歡大阪腔,發音在溝通過程中仍然扮演一些腳色。

   日本人有一個傾向,一方面很欣賞一個外國人能夠學好正確的日語發音,另一方面對能言善道,滔滔不絕的外國人感到卻步。常常看到外國人在日本人面前只不過講了一兩句標準日文,他們就讚美你的日語多麼「上手」。可是如果這位外國人用極為流暢,只有日本人才能懂的日語逗笑,這位外國人則不見得會獲得日本人的欣賞。

   我認為當學習者在初級階段,盡量教授標準的咬字、音調和重音。教師應當要求學生說話不要太急,每一個字的發音都達到精準,並且讓學生能掌握正確重音位置。經過初級階段的發音訓練,步入中級程度時則慢慢把教學重點擺放在用字的正確性以及文法的掌握,如果該學生的日語發音沒有達到標準的發音,只要發音不影響溝通效果,則不要過於拘泥在這些細節上。

   既然我們不會要求我們身邊的人改變口音,我們也就不要太苛求已經學到一定程度的學生改變發音。除非他本人很想改變發音,否則到了這個程度應要改變,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果我們已經在職場上應用日語,我們必須注意的要點就不在發音上,更重要的是用字遣詞,例如敬語的使用和溝通能力是否足夠,如果說到發音部分,比較重要的是的語氣上的運用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 柏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